孕妇后背疼痛可能与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关,但需警惕骨质疏松、泌尿系统感染和胆囊疾病三种病理情况。生理性疼痛可通过调整姿势、适度运动缓解,病理性疼痛需及时就医确诊治疗。
1. 骨质疏松
妊娠期钙需求增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,表现为背部持续性钝痛,夜间加重。建议每日补充钙剂1000-1200mg,同时摄入高钙食物如奶酪、芝麻酱、虾皮。维生素D缺乏者需每日补充400-800IU,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。严重骨质疏松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。
2. 泌尿系统感染
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易引发肾盂肾炎,疼痛多位于腰背部,伴随尿频尿急症状。确诊需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。治疗首选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、头孢克肟,疗程7-10天。每日饮水2000ml以上,可饮用蔓越莓汁预防感染。反复发作需排查泌尿系统畸形。
3. 胆囊疾病
孕激素水平升高会降低胆囊收缩功能,诱发胆囊炎或胆结石。疼痛位于右上背,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。超声检查可确诊。急性发作期需禁食,静脉补液,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。症状缓解后采用低脂饮食,避免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。反复发作建议产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。
孕妇出现后背疼痛应记录疼痛特点,伴随症状及发作时间。轻度疼痛可通过热敷、孕妇瑜伽缓解,选择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脊柱压力。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,伴随发热、呕吐或尿量改变,需立即产科就诊排除严重并发症。定期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疼痛情况,必要时进行骨密度、尿常规或腹部超声检查。
编辑:boheyiliao 来源:普外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