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当生病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药。
其实,你家厨房就藏着很多天然的好“药”,不仅副作用小,而且简便易行,煮成汤茶就是一味好药。
第
1
点
—The First—
感冒:巧用葱白、姜
风寒感冒初期多因寒邪侵袭,而葱白能宣通鼻窍、发散风寒,生姜可解表散寒,红糖温中补虚,三者搭配能快速驱寒发汗。
生姜5片、带根须葱白2段、红糖适量,加水煮沸3-5分钟,趁热饮用后盖被发汗。
热饮不仅有助于清除堵塞的鼻腔,还能补充液体能保护免疫系统正常运转,对抗早期阶段的流感侵袭。
第
2
点
—The Second—
头痛:一把甜杏仁
有些头痛是因为脱水造成的,此时的急救措施是可以喝些含钾的电解质饮料。
但如果是感冒头痛、偏头痛、熬夜后的紧张性头痛,可以吃一把杏仁缓解。
杏仁能祛风止痛、降气通络、散结化瘀。
它含有的水杨苷,本来就是一味“止痛剂”,很多非处方的止痛药中也含有这种成分。
如果是持续性头痛,平时可以喝点杏仁菊花茶,沸水冲泡10分钟,代茶饮用。
第
3
点
—The Third—
上火:饮水又吃梨
上火一定要及时喝水,建议喝大量的温开水,也可加入适量蜂蜜或果汁。
另外也不要忘了梨这位去火奇才,它的凉性可抑制体内“火邪”(如肺火、胃火),缓解因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、小便短赤等症状。
而富含的水分和维生素,能补充因火邪耗损的津液,改善口干舌燥、皮肤干燥等问题,尤其适合秋季燥热或阴虚体质者。
如果嗓子红肿,可以喝点百合雪梨水、冰糖炖雪梨,效果很好哦。
第
4
点
—The Fourth—
咳嗽:泡点罗汉果
肺为“娇脏”,易受燥热邪气侵袭,导致肺气不宣、津液耗损,引发干咳、痰黏、咽喉肿痛等症状。
罗汉果的凉性可中和肺火,甘润特性则能补充肺阴,缓解因肺热或肺燥引起的咳嗽。
罗汉果50克,250克清水,一起煮开之后隔渣,放入适量蜂蜜,调匀饮用。但如果咳嗽加重或长时间不好转,一定要去医院就诊。
第
5
点
—The Fifth—
腹泻:苹果连皮煮
苹果皮和果肉中的鞣酸能减少肠道分泌,抑制肠道蠕动,从而减少大便水分,缓解腹泻。
而一旦把苹果煮熟,其中的果胶会变性为收敛性物质,能吸附肠道内多余水分及毒素,修复受损黏膜。
苹果的鞣酸和有机酸,煮熟后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,尤其适用于调理脾虚或外感引起的轻度腹泻。
第
6
点
—The Third—
恶心:喝姜末绿茶
无论是因为怀孕、晕船、还是饮食不适引起的恶心、反胃、呕吐,在绿茶中加入切碎的姜末,都有助缓解症状。
绿茶性寒,生姜性温,两者结合可避免单独饮用绿茶对胃部的刺激,尤其适合胃寒体质者。
而且绿茶的多酚类物质(如儿茶素)与生姜的姜黄素还能共同抑制炎症反应,减少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刺激,缓解恶心伴随的灼热感。
感觉胃部不适或晕车人群,可提前准备一壶姜末绿茶,取绿茶5克、新鲜生姜10克(切末或榨汁),用80℃热水冲泡2分钟,滤去茶叶,加入生姜末,静置5分钟使成分溶出即可。
如果味道太过感人,可以加点蜂蜜调味哦。
第
7
点
—The Seventh—
浮肿:要吃赤小豆
在中医理论中,赤小豆被视为改善面部浮肿的“明星食材”,其性平,味甘酸,归心、小肠经,具有利水消肿、健脾祛湿的作用。
晨起面部浮肿、眼睑肿胀等症状,吃它准没错。
现代研究也表明,赤小豆富含钾元素,可促进钠盐排泄,调节体液平衡。
简单与薏米搭配煮水,就可增强祛湿效果,适合久坐水肿者。
这些常见病的家庭“小药方”就分享到这儿了。
编辑:ifhealth 来源:名医在线网